5年前美团老总王兴那句“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同时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含金量依然不断提升。这对汽车行业准得像穿越者发出的警告。
尽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出口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连Stellantis集团的CEO卡洛斯·塔瓦雷斯都狂吹中国车威胁论,说中国车将取代日系、韩系在美国的地位。但车市透过表象看本质,内需增长放缓甚至收缩成为常态,挑起增长大梁的出口面临欧美贸易保护、电动车需求放缓,种种挑战已然摆在台面上。
行业传出的“寒气”,车企老总们也在龙年开工的新春寄语中明确了挑战。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判断:“2024年,又将是‘最卷’的年。”
认为行业竞争越来越热闹的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说:“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小鹏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更直接:“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倒是让车圈如临大敌的雷军,或许是暂时没有销量压力,寄语中对汽车着墨不多,主要是上价值,强调小米要有目标、有信念、团结一致,穿越周期成为胜利者。
不过,更重量级的比亚迪并未发新春寄语,而是直接以行动说话,用7.98万元起的秦PLUS DM-i和驱逐舰05 荣耀版掀起龙年第一场价格战,让很多友商发出了“G语”。
既然“卷”已经是必然,那怎么才能成为“卷王”生存下去呢?车企老总们也在新春寄语中富含洞见地指明了目标。
第一:卷产品
产品的革新将直接决定车企在最卷一年里的战斗力,每家车企也将根据自己的布局情况,在产品端上发力。
小鹏在新春寄语中立下的FLAG最大。他们认为今年将是产品和技术平台爆发的第一年,3年内要推出约30款新车或改款车型。这即使放在国际级车企里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小鹏要在2024招4000人和投入超过40%的研发预算来实现这一目标。
支撑这一产品规划的底气就是小鹏有信心今年实现销量翻倍。为此小鹏将补齐最能走量的15万级和高端主流的30万+级的产品,构建起从10-40万元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而这些能否实现,不仅看技术能否发力,还要看强援王凤英能否在品牌和营销上为小鹏讲出更精彩的故事。
五菱面临的压力同样不小。吕俊成戳破了五菱神车的滤镜,直言神车时代已经过去,要转向模块化造车,以最优成本和最快速度解决用户痛点,打造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产品。
这对五菱产品定义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方面五菱是一脚天、一脚地。有过宏光MINIEV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销量与流量。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泥沙俱下的流量,放大了某些键盘侠的声音,让五菱几款新品产品定义与实际需求产生了偏差。五菱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到“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正轨上。
吉利主打的则是价值。高端新能源技术将会加速下放,实现车身电池一体化、11合1智能电驱等技术的新一代CTB平台将首次应用主流产品上,领克更将用上800V架构、CDC电磁悬挂甚至双腔空气悬挂等。而AI大模型、卫星通信等吉利智能生态的产品也将搭载在更多车型上。其实从极氪001FR和银河E8两款超规格的产品我们就能看出,在“卷”价值这方面吉利真的是没有怕过谁。
第二:卷智能
目前,上半场电动技术发展进入平台期,下半场智能化竞争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这将决定谁最后能留在舞台上。吉利和小鹏在新春寄语中都明确表示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吉利从制造企业向科技企业的转身,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收购,让吉利具备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技术储备,横跨星睿智算中心、星睿AI大模型、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等多个领域。
淦家阅预告在2024年将会为用户部署包括基于星睿AI大模型的多模态人工智能“AI数字精灵”,基于大吉利科技生态的三维智能座舱“AI智能空间”,基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卫星通信技术。智能不仅是那块车机屏幕,而是渗透在用车的方方面面,为用户打造智能最“上头”的车。
主打智能牌的小鹏在智能上更是不惜大笔投入,何小鹏明确将豪掷35亿元人民币研发“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他认为,友商的收缩正是小鹏的发展机会,能通过密集投资推动小鹏智驾能力快速迭代,率先迈向高阶智能驾驶,让小鹏再度引领中国智驾领域,并通过技术领先的优势向国际市场渗透。
五菱则另辟蹊径,吕俊成提出了“成本领先,与众不同”这一剂对症的良方。五菱的定位和价格结构注定他没办法和头部卷智能高度,那我就针对用户核心需求进行开发,去除冗余配置降低成本,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偏科生”。在高频场景体验比肩头部,价格我还要更低,做科技的普及者。
大范围在智能上加大投入折射出车企们的担忧。尽管目前中国车企在智能上有一定的优势,甚至有车企宣称BBA是落后的东西,但他们内心都清楚目前我们的优势主要在软件和供应链,更底层的芯片、控制器、操作系统等等基本都是国外货架产品,我们的成功外国车企并非不可复制。更何况随着AI大模型在智能终端的应用,有可能彻底颠覆智能技术框架与用户体验,让中国车企的优势归零。
宜将剩勇追穷寇。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内部孵化等多管齐下,才能让中国车保持甚至扩大智能优势。而这将是车企卷到最后的基础,也是我们出海进击欧美高价值市场最锋利的矛头。
写在最后
纵观2023年全年,价格战、技术战的轮番掀起,而这样的趋势在2024年也必然将会延续,从混动家轿市场燃起的硝烟已经吹响了2024价格战的烽火。
但“卷”并不是目的。正如淦家阅所言;“汽车产业就是马拉松赛跑。”在这场马拉松淘汰赛考验的是车企的长期规划与战略定力。短期“卷”起的销量只是表象,只有分配好自己“体力”,坚持长期主义,在市场的“卷”中完成自己的战略才能决定最终谁是留在舞台上“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