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最近推出了一项新政策冲上了热搜。
大学校园食堂主动对外开放,除校内用餐高峰时段外外来人员可以在学校里的食堂吃早饭、午饭、晚饭及夜宵,收费标准是在校内就餐人员的价格基础上加收50%的搭伙费。
比如,一块红烧大排的对内售价为6元,校外就餐人员需要花费9元购买。
大家对复旦大学食堂对外开放并加收50%的搭伙费一事怎么看?我认为既合理又公平,兼顾了各方利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
第一,学校食堂对外开放的前提是校园对公众开放。
2020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本就是免费对公众的,后来因防控不再允许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如今疫情已基本消散、防疫措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惯性思维导致部分大学迟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管理模式,还是不让外来人员进入。
如果校外人员无法进入校园,那么在学校食堂吃饭就无从谈起了。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复旦大学早已允许外来人员进入的结论。
第二,周围居民、学生家长有就餐需求。
我国的大学与欧美国家不同,公立大学是主力、私立大学为辅助。公立大学的绝大部分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所以公立大学其实是全民“养”的。
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立大学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国家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还可以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反哺社会。
开放校园、提供免费公共课、周末允许外来人员使用篮球场等都是反哺措施,开放校内食堂自然也是。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社会对学校食堂对外开放是有需求的。
比如,住在学校周围的居民可以不叫外卖、省去做饭的烦恼到学校食堂“蹭”一顿饭;又比如,不少外地家庭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送孩子去大学的,他们也想尝尝孩子所在学校的伙食,还有一些来上海旅游的人有打卡名校情节,在学校食堂吃一顿饭是重要旅游项目之一。
没有官宣开放食堂前有人为了“蹭饭”偷偷借卡吃饭,很难管理。堵不如疏,既然无法禁止不如明确规定、把事情规范起来。
第三,加收50%搭伙费防止“薅羊毛”导致资源浪费。
现在的“羊毛党”不少,有的非常过分。比如,利用直播带货时的设置失误疯狂低价买入造成商家发生大额损失。
大学食堂的饭菜价格相对于市场价而言是相当便宜的,记得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吃一顿饭花的钱只有外面的一半。之所以那么便宜不是因为菜是大学自己种的、猪是学校自己养的,而是有国家补贴。为了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国家不仅补贴学费还补贴伙食费,这才有了校园食堂里的低价菜品。
补贴的钱来自国家财政,财政的钱来自税收,是全民共同负担的,校外人员用餐支付的价格和学生一样的话不就成了全民补贴他们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我相信必然会有人不只是自己吃还要打包,全家人一起薅学校和财政的羊毛,造成资源的错配与浪费。
学校可以给校外人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不不是给予福利。
因此,加收50%的搭伙费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不收搭伙费反而会引发更多的质疑,况且复旦大学只是针对校外人员就餐提价50%,并非涨了2倍、3倍,真涨那么多实际上就是在劝退校外人员了。
看了一下复旦大学菜品的原价,大荤菜基本上在5元至8元之间,小荤菜和素菜在2元至3元之间,这么算下来校外人员吃一顿午饭的花费大概在20元左右,在上海的物价体系里真不算贵。
工作日白领们在外面随便吃一顿午饭都要二、三十元以上,吃的可能还是预制菜,用料理包制作的食品,和复旦大学食堂现切、现烧的菜品品质根本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