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小米首款车SU7上市,这两天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今天,#雷军能不能生产一下相机#的话题登上热搜,很多人希望小米能造“年轻人的第一台相机”。
其实,大家一直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相机全是国外的,而且主要集中在日本。难道国内的企业就不能造一台相机吗?造相机很难吗?
先说结论:可以造,但是没必要!
一是产业布局
相机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光学、机械、电子等等产业方面要求极高。
为什么相机生产主要是德国和日本,因为日本和德国在材料和化工产业的布局极其完善。这一点为相机、镜头的光学玻璃和镀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人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技术专利早已申请。现在相机的各种专利技术90%在日本人手里,你要造相机,要用,就要付钱给人家。
你想要自己研发,不仅时间长,而且研发出来的成本比买还要高。特别是现在是从零开始,小米造车三年就可以造出来,造相机没个四五年根本不可能。
如果想要造出媲美佳能、尼康、索尼这三家这样的产品,没个十多年时间是不可能的。松下研究s52用了五年,这还是在人家产业布局这么完善的环境下。
光是产业布局这一点,就要求造相机要么有高利润、高回报,才会大量投入去做研发,不然真的没必要去做这件事情。
二是相机利润低
相比起造车、造手机,造相机那点利润真的少。举个粗暴点的例子:造一台手机成本可能是1000元,最终市场售价为6000元。而造一台相机成本7000元,最终市场售价为10000元。
而且一台手机两三年就会换,一台相机十年都不一定会换,说直白点相机就是一个“半耐用品”。
CIPA日本影像产品协会公布2023全年影像产品全球销量统计。2023年共售出600万个机身和963.9万枚镜头,同比变化不大。单反机身出货量同比下跌37%,无反同比增长19%。
粗略估算了一下,相机这个产业也就是一个700亿左右的市场。
大家知道700亿市场有多小吗?给大家做个对比,大家就明白了,小米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人民币2710亿元。
市场小、利润低、研发成本高、制造周期长等等原因,导致现在相机市场基本被佳能、尼康、索尼这三家占据,其余相机品牌几乎常年处于收缩状态。
以及你仔细看佳能、尼康、索尼这三家的产业,人家也不靠造相机挣钱。人家挣钱的产业主要还是医疗器械、光刻机这些。
三是另辟蹊径
大家对于相机的定义太过局限了,严格意义上能拍照的都算相机。insta360,大疆Pocket、大疆无人机这些也算相机啊。
其次,影像周边配套设备,比如:三脚架、闪光灯、稳定器、监视器、麦克风等等产品基本让国内珠三角垄断了的。
再加上手机影像的发展,其实对相机行业冲击巨大。卡片机之所以被淘汰,就是因为手机影像的发展。
佳能、尼康、索尼这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机产业已经相当成熟,没必要去和人家硬碰硬。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弯道超车,大疆就是最好的列子。
所以,相机可以造,但是真的没必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