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大品牌中被认为最“不可能”牵手华为的丰田,率先牵起了华为的手。
4月7日,有汽车博主在社交媒体爆料称日系三品牌(丰田、本田、日产)中的一家将与华为智能驾驶合作。
消息传出后,外界众说纷纭,在网友的猜测中,长袖善舞的日产是最有可能率先拥抱华为的那个答案。而家大业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丰田,被认为是最不可能率先与华为合作的对象。
毕竟,与华为智能驾驶合作与否,是一个关乎“灵魂”的决定。
但这一次,网友们的猜测出现了偏差。仅在一天后,腾讯一线新闻便放出消息称,此次与华为率先进行“灵魂交融”的日系车企正是丰田汽车。
此消息虽然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就在同一天,丰田官方确认了与另外一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公司的合作——丰田中国将与中国五矿就车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循环业务达成合作。
这一消息的释出,似乎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丰田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可能性。
已有Momenta,为何还要华为?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此前在智能驾驶领域深度合作的Momenta也是一家中国独角兽公司,在2017年由雷军主导的顺为资本领投完成A1轮融资,后续又获得蔚来资本、上汽资本和戴姆勒集团、通用汽车以及丰田汽车等企业的投资,并于2021年12月与比亚迪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成为诸多车企的御用智能驾驶合作伙伴。
对于丰田来说,与Momenta这样专精自动驾驶的独角兽公司合作属于情理之中的选择,由于业务线简单清晰,不必担心产生竞争关系。二者也早在2020年就开始进行战略合作,合作范围覆盖基于摄像头视觉技术的高精地图及更新服务、而从Momenta的业务范围来看,它也有足够的能力为丰田提供量产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丰田选择了将华为也纳入智驾合作版图,基于的或许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
目前,华为凭借问界系列的智能驾驶表现,已经跻身中国市场当下阶段的智驾口碑第一梯队。而日系产品长久以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弱势”则正好站在了天平的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丰田等公司已经选择与Momenta这样的智驾独角兽企业合作,“武装”自己的技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重塑消费者的固有认知。
在这种情况下,与华为进行合作,让华为的“智驾”产品上车,对于丰田来说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华为智驾目前为车企提供的方案十分灵活,其中最基础的零部件供应模式被认为是丰田最有可能接受的合作方式,这一模式与华为同长安合作的HI模式(Huawei Inside)以及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模式相比,自主权仍旧掌握在车企手中。换言之,丰田并不需要真的“出卖灵魂”也可以与华为达成合作,收获华为智驾的流量红利。
日系车寻求破局
在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新能源浪潮的洗牌下,曾经百花齐放的“x系车”系列大部分已经走向式微,法系车、韩系车、意系车的退场,让原本高枕无忧的日系车企也逐渐被推下神坛。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2020年,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为24.1%;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跌至17%,与之相对应的是三年来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断提高,丰田、本田、日产均成为了这轮趋势下被自主品牌吞食市场份额的“受害者”。
尽管同样在中国市场承压,但以大众、BBA为代表的德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也要领先于日系。宝马集团2023年电动车销量超过56万辆,猛增76%;大众集团过去一年在华纯电车型交付量也增长了23%,并且已经打造出了ID.系列的新能源IP。
相比之下,丰田尽管在过去的2023年全球销量创下新纪录,达到1120万辆,但纯电动车型销量仅有10万辆,占比不及千分之一。
此外,更令丰田们感到危机的是,新能源与智能产品的落后趋势不仅仅影响到了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威胁到了日系车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自留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东南亚市场。
由于地理气候与国情因素,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也在迅速增长,然而这方面的增长红利几乎尽数被中国品牌吃下。
根据泰国媒体统计,2023年,日系车企在泰国的市占率降低到78%,同比缩小8个百分点。相对应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至11%,首次超过10%。
从数字来看,尽管泰国依然是日系车的天下,但与曾经“泰国街头100台车中有99台是日系车”的盛况相比,日系车在东南亚的下滑趋势也同样明显。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留给丰田和日系车的选择已经不多。
好在,作为日系阵营领头者的丰田已经开始加快脚步。无论是与华为、中国五矿在智能驾驶与电动化层面的合作,还是不久前在本土收购和松下控股共同拥有的合资电池企业,加速电动化车型导入中国市场,都印证了这家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依然具有与实力相匹配的战略转向力。
目前丰田与华为的合作还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证实,但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这项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针对丰田全球车型展开,如果这一信息属实,那么丰田与华为的合作将比奥迪此前与华为针对中国市场的合作更加深入。
毋庸置疑,全球第一大汽车企业与中国科技巨擘的强强联合,也完全有实力在全球任意一个市场撑起一片天。
一切谜底,将在半个月后的北京车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