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2024年的电车市场,小鹏汽车似乎已经弱得不忍直视。
譬如,今年,小鹏的销量才勉强过万,不仅被理想、蔚来迅速甩开,马上快被小米强势超越。
仅仅是卖得不好也就算了,关键小鹏还是最讲技术那个,像“扶摇架构领先三年”、“智驾第一梯队”——光是汽车还不满足,都开始玩飞机了。
说来就很奇怪:为啥小鹏的技术那么牛,反而却先崩了?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小鹏的技术,没有想象中那么牛
虽然很多人或许并不同意,觉得小鹏的技术再差也是新势力前三。然而,在2-3年前,这么说是没错,来到2024年,这么想未免就很顽固了。
毕竟,看看销量榜上有能力压在小鹏头上的车企——鸿蒙智行、极氪、蔚来、腾势,甚至,落在后头的小米、智己...
在技术上,哪家车企比小鹏汽车落后?似乎并没有。
别看小鹏掏出了800V,但一转眼,各家也都有了。
关键是参数还比你强:比能耗被蔚来压制,比加速被极氪按着头打,还被小米踢了一脚。比智驾,又被华为“教做人”!
别看小鹏的智驾现在还挺强的,就算比不上华为,能够排在第二,也很不错了。然而真别太乐观,这也只是真正的大佬忙于别的事情,还没入局罢了。
当然空口无凭,看看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投入,这个所费不赀的数额,你能说它没一点儿技术储备?说白了就是,让你先跑50米,又如何,这才是大佬的从容。
行文至此,瞄一眼热搜,比亚迪腾势真的已经开始宣传“智驾第一梯队”了。
就这个趋势,不难理解,小鹏为啥有些急眼了,汽车都没站住脚,就去玩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这种虚无缥缈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显得自己技术很牛。
所以,别再说什么踏实搞技术了,这恐怕都不如理想踏实。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小鹏或许并不懂车
虽说小鹏的技术不算领先,但也不算差,如果对于汽车有深刻的理解,对消费群体有精准的把控,也不至于混得太差。
奈何这一点,小鹏做得也很糟。糟到什么程度呢?以至于它每造一台车,似乎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有多牛。
说白了就是,不管是什么车,卖给谁,只要我有技术就完了——妥妥的一股自嗨气息。
这样就很尴尬了,因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是有自己的诉求的。这样造出来的车子,想让它不凉,可能吗?没有这样的可能。
比如,小鹏X9就是典型,这款车海报上写着“多胎家庭”、“奶爸,定位似乎很清晰,然而却在宣传什么“驾驶感媲美SUV”、“全球首个搭载后轮转向”。
这是挺不错,甚至还挺有技术的,但奶爸要这个吗?并不要。
仅仅只是这些问题也就罢了,关键是细节方面也不用心,设计还丑,小瑕疵巨多。
对比蔚来、理想、问界内饰,那种细腻精致的做工,起码一眼望去真有豪车的味道,反观小鹏虽然也用了真皮,质感却大打折扣——说白了就是不重视细节。
这种自我感动的车子,想要打动消费者,未免就有些牵强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纯电市场的竞争太过惨烈
这一点有目共睹,无需赘述,但也有两个要点常被忽略,必须一提。
第一个是,小鹏的在纯电上的路子很窄,比想象更窄
相比插混/增程,纯电的销量占大头,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似乎一片大好。然而真不能这么局限。
因为纯电销量较好的车型,基本是10万级,小鹏则主打20万级以上,受众极其窄小,并没有比增程更好。
不仅仅是圈子很窄的问题,比亚迪就不说了,奇瑞、吉利、长城都要全力入场做纯电了。
在这种趋势不利的情况下,小鹏宁可做虚无飘渺的“陆地航母”,也不做增程,后期的风险无疑巨大的。
更关键的则是第二点,小鹏的成本控制太差,打价格战毫无优势可言
毕竟,不做增程也就罢了,还不肯套娃,不套娃也就罢了,还跨界SUV、MPV、轿车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没有搞成。就这个成本肯定压不住啊。
虽说小鹏从长城挖来王凤英来管控成本,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规模基础摆在这里,现在每个月破万都很艰难了,要压低成本,又能压低多少?
比如,销量最好小鹏P7,该车加速6.4秒,续航550公里。关键只有4.8米,跟9.98万的秦L一样长。就这还要21万,着实有点搞笑。
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款车可能真不赚钱,但现在谁不是亏本卖车啊。
比如,保时米成本30万,人家也卖21万,参数拉满,还有雷总亲自开门。小鹏P7能卖2000多辆,反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更不能忽略的是,车市价格战要打2-3年,价格能不能压低很关键,就算压低了,能不能撑2-3年也是考验。
别看小鹏账面上有着不错的数字,乍一看血条很厚,扛得住,但现在车圈留存下来的谁不是满级Boss,没准稍微给碰一下——就没了。
总而言之就是,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是太自嗨,太痴迷“技术标签”,导致对自身、对市场出现极其混乱的认知。
若不快快纠正的话,恐怕很难会有什么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