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5-2024 多趣味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5051670号
开篇:利率“破3”背后的魔幻现实
2025年5月,中国房贷利率迎来历史性时刻——公积金首套5年期以上利率降至2.6%,商业贷款利率逼近3%。以100万元30年期贷款为例,月供减少超130元,总利息节省超5万元。这本该是购房者狂欢的时刻,但市场却弥漫着诡异的冷静:杭州某楼盘开盘去化率不足30%,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激增20%。利率降至冰点,为何购房者反而犹豫?这场政策盛宴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未被言说的真相?

一、月供减负的“甜蜜陷阱”
表面红利:利率每降0.1个百分点,100万元贷款月供减少约60元,30年累计省息超2万元。叠加公积金利率下调,组合贷款用户可享受“双重降息”红利,如北京购房者通过100万元公积金+200万元商贷组合,月供节省超500元。

潜在风险:
1. 长期负债的隐形枷锁:低利率掩盖了总利息成本。以利率3%计算,100万元贷款30年总利息达54万元,占本金54%。若未来利率反弹,高杠杆购房者可能面临“月供翻倍”的风险。
2. 消费降级的连锁反应:省下的月供可能被通胀稀释。2024年三四线城市CPI涨幅达2.8%,而居民收入增速仅4.1%,实际购买力提升有限。部分家庭被迫压缩教育、医疗支出,形成“越省越穷”的怪圈。
3. 政策依赖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前利率政策依赖央行持续“放水”,若经济回暖导致货币政策转向,存量房贷利率可能随LPR上调。2024年10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后,部分城市出现“提前还款潮”,折射出市场对政策持续性的担忧。
